本文目录一览:
- 1、湖北大学在哪个区
- 2、湖北大学教务处电脑如何进入
- 3、湖北大学教务系统登录入口
- 4、湖南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湖北大学在哪个区
一、湖北大学在哪个区 湖北大学 是在武汉市武昌区,具体地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该校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二、湖北大学简介
一、历史沿革
1931年,学校前身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在武昌宝积庵诞生,此后迭经国立湖北师范学院、湖北省教育学院、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湖北师范专科学校、武汉师范专科学校和武汉师范学院等时期。1984年8月,更名改制为 湖北大学 。2013年7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签署文件,共建 湖北大学 。
二、办学条件
现有武昌主校区、汉口校区、阳逻校区等3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1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3.76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24亿元。图书馆总面积4.73万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241.51万册,电子图书总量297.58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11个。
三、人才培养
现有在校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1.8万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6000余人。有3个国家级产教融合基地、2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3个省级大学生实习实训(示范)基地、11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与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1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曾荣获6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获批2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93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拔尖创新人才试验计划项目。有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0个省级品牌专业、6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1个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10个省级“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有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3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0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2门在线开放课程上线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全国地方高校优课联盟等社会公众平台。学校是国家级创新创业示范高校,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近550项。
新世纪以来, 湖北大学 较早提出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目标,较早开办了包括国家文科和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在内的各级各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班近20个,率先实施了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楚才计划”,成立了湖北高校首家通识教育学院。此外,还积极组织实施了相近学科联合培养、文史哲打通培养,以及按一级学科大类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04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评“优秀”,201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特别是近年来,学校通过大力实施“一流本科教育工程”、“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以及本硕博贯通培养的“十年树人计划”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确保了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2016年,成功获批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多次在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等重大赛事中获一等奖。校五人制足球队自2003年组建以来,获得全国冠军15次,5次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锦标赛,并取得中国在该项目历史上的最好成绩第7名。校龙狮团自2006年组建以来,获第五届世界龙狮锦标赛北狮项目2个世界冠军。
四、学科专业
学科专业涵盖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12个学科门类。其中,材料科学、化学2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材料科学学科入选US News世界最佳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纳米科学与技术入选软科世界一流学科,跻身世界高水平学科行列。材料科学与化学、中国语言文学与哲学文化、生物学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15个学科在湖北省属高校中排名第一,8个学科在湖北地区高校中排名前三。现设有18个学科性学院,本科专业78个。有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拥有16个“十二五”湖北省重点一级学科,2个“十三五”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44个“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
五、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33人,其中正、副教授885人,博士生导师129人、硕士生导师808人。学校有双聘院士2人、“*奖励计划”2人、“”5人、“*”6人、国家“杰青”2人、国家“优青”2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2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中科院“*”2人。有湖北省“*”21人、“楚天学者计划”183人,36人享受国务院和湖北省、武汉市政府特殊津贴,27人获批国家和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六、科研与服务
学校现建有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药物高通量筛选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6个、工程实验室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基础条件平台1个,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2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2个,省文化厅重点研究基地1个,是3个湖北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和1个国家级、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参与单位。学校牵头与有关单位(企业)联合组建了天沭新能源材料工业研究设计院、 湖北大学 —贵州地税电子税务研究中心、湖北省精细磷化工技术研究院、湖北区域发展研究院和湖北县域治理研究院等多个科研机构,整合校内人文学科组建了高等人文研究院。
学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门史、哲学与文化、文学与语言、理论经济学、新型材料、生物技术、基础数学、生态环境、化学化工、信息与电子、教师教育等领域形成了较为明显的优势和特色,曾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现建有30余个校企研发中心,与省内各市(州)均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具有旅游规划和土地规划甲级资质,主持完成全省40%以上的旅游规划。积极参与“智库”建设,相关专家学者为各级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提供了一大批高水平的思想理论成果和决策咨询方案,湖北县域治理研究院入选湖北改革智库、湖北文化建设研究院入选湖北省委决定重点建设的全省十大新型智库。近年来,学校多次被评为全省“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单位”,进入“在鄂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排行榜”前十名。
七、国际交流
学校已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50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关系,并先后与美国孟菲斯大学、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大学合作建立孔子学院,与波兰雅盖隆学院合作建立孔子课堂。其中,美国孟菲斯大学孔子学院和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孔子学院多次荣获“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学校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招收国际学生,现有本、硕、博等各类国际学生200余人。“ 湖北大学 巴西研究中心”和“ 湖北大学 拉丁美洲研究中心”双双获得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能源捕获和环境传感绿色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经教育部批准设立教育部出国留学行前培训与研究中心,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接收湖北省教育自费留学服务中心,外事工作与留学管理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八、桃李芬芳
建校以来,学校已累计培养输送各类高级专门人才30余万人,用人单位一致赞誉 湖北大学 毕业生“留得住、用得上”,学生普遍具备为人诚实、专业扎实、做事踏实的“三实”精神。一大批毕业生已成长为湖北乃至全国党政管理、教育科技、新闻出版、企业经营等领域的精英和骨干力量,拥有院士、专家学者、党政领导、知名企业家等众多杰出校友。学校被誉为“培养优秀干部、优秀教师、优秀新闻工作者的摇篮”。
九、发展目标
面向未来,学校将立足湖北、服务地方、辐射全国、走向世界,在“十三五”末期,力争实现若干核心指标进入全国高校前100名、综合办学实力和水平向全国高校100强迈进的目标;在建校100周年之际,努力建成有较高国际影响和重要国内贡献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湖北大学在安徽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2013-】
湖北大学教务系统登录入口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教务处电话 附号码及其他联系方式
湖北大学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湖北大学教务处官网登陆地址
湖北大学教务处新系统入口:
湖北大学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在哪里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
湖北大学教务处电脑如何进入
一般进入教务处,打开电脑的主机电源,然后输入系统的登录密码,就能打开电脑使用了。
湖北大学教务系统登录入口
一、湖北大学教务系统登录入口 湖北大学 教务系统登录入口为,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湖北大学简介
湖北大学 地处国家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湖北省省会——武汉市。学校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也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现任党委书记尚钢、校长谢红星。
一、历史沿革
1931年,学校前身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在武昌宝积庵诞生,此后迭经国立湖北师范学院、湖北省教育学院、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湖北师范专科学校、武汉师范专科学校和武汉师范学院等时期。1984年8月,更名改制为 湖北大学 。2013年7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签署文件,共建 湖北大学 。
二、办学条件
现有武昌主校区、汉口校区、阳逻校区等3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1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3.76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24亿元。图书馆总面积4.73万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241.51万册,电子图书总量297.58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11个。
三、人才培养
现有在校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1.8万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6000余人。有3个国家级产教融合基地、2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3个省级大学生实习实训(示范)基地、11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与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1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曾荣获6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获批2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93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拔尖创新人才试验计划项目。有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0个省级品牌专业、6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1个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10个省级“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有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3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0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2门在线开放课程上线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全国地方高校优课联盟等社会公众平台。学校是国家级创新创业示范高校,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近550项。
新世纪以来, 湖北大学 较早提出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目标,较早开办了包括国家文科和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在内的各级各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班近20个,率先实施了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楚才计划”,成立了湖北高校首家通识教育学院。此外,还积极组织实施了相近学科联合培养、文史哲打通培养,以及按一级学科大类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04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评“优秀”,201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特别是近年来,学校通过大力实施“一流本科教育工程”、“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以及本硕博贯通培养的“十年树人计划”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确保了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2016年,成功获批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多次在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等重大赛事中获一等奖。校五人制足球队自2003年组建以来,获得全国冠军15次,5次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锦标赛,并取得中国在该项目历史上的最好成绩第7名。校龙狮团自2006年组建以来,获第五届世界龙狮锦标赛北狮项目2个世界冠军。
湖南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一、湖南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湖南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为 ,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湖南大学简介
湖南大学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校区坐落在湘江之滨、岳麓山下,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誉。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教育传统优良,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湖南大学办学起源于公元976年创建的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变迁,始终保持着文化教育教学的连续性。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为湖南大学,1937年成为国民政府教育部16所国立大学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一大”代表、教育家李达任新中国第一任湖南大学校长,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校名。2000年,湖南大学与湖南财经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南大学。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继承和发扬“传道济民、爱国务实、经世致用、兼容并蓄”的优良传统,积淀了以校训“实事求是、敢为人先”、校风“博学、睿思、勤勉、致知”为核心的湖大精神,确立了“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总目标。形成了传统文化教育和强化实践教学的办学特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基础扎实、思维活跃、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许多毕业生成长为著名专家学者、杰出企业家和优秀党政管理人才,师生中先后有36人当选为“学部”委员和“两院”院士。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6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0000余人,研究生15000余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5个学院,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艺术学等11大门类。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20个、本科招生专业60个,建有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5个。目前7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化学学科跻身前1‰,7个学科入选国防特色学科,化学、机械工程学科进入教育部“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建设行列。
学校现有教职工近4000人,其中专任教师2045人,含教授和副教授1428人,院士1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学者51人、“*”学者20人(含教学名师3人)、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3人、“*”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及青年学者1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3人、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34人。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8个。
学校获批建设国家工科(化学)基础课教学基地、国家理科(化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教学基地、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卓越计划国家级试点专业5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获批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3门。
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防科工局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个,参与组建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
学校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两山一湖”创新创业基地,在长沙高新区“麓谷”建立产学研基地,包括56个高水平校地企产学研平台,与32个省(市、区)和上千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学校运营管理的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是第三家国家超级计算中心,为高校、科研机构、政府和企事业等数百家用户单位提供高性能计算、云计算及大数据处理服务。
学校与世界上16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招收了来自108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留学生,并建有学生海外实习基地,近2000名学生赴国(境)外合作院校交流学习或联合培养。分别在美国、加拿大、韩国设立孔子学院。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53.19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4.056万平方米。截至2018年底,全校拥有藏书728.877万册、中外文数据库127个。全网支持下一代互联网IPV6,万兆骨干地面有线和无线网已覆盖所有的教学楼、办公楼和学生公寓,结合移动技术实现了多渠道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及服务。
“麓山巍巍,湘水泱泱,宏开学府,济济沧沧;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历经千年沧桑的湖南大学,将继承和发扬岳麓书院优秀教育和文化传统,遵循现代大学办学规律,重点突破,整体提升,改革创新,强化特色,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奋力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